李古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康复医师。
15vip太阳集团教科办主任,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带头人。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假肢教育学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分委会委员,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健康与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1年开始从事影像临床工作,2004年开始从事康复治疗临床工作,2008年开始从事康复治疗高等教育与临床,2011年开始从事假肢矫形工程高等教育和临床应用研究工作。
主持和参加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主编和参编康复类规划教材6部,发表论文20余篇。在研课题经费27.5万元。
肖晓飞,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ICF理论及应用、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评定、人体运动计算机仿真。
主要从事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评定、ICF在康复医学教育/慢性病运动干预等领域的应用、人体运动计算机仿真建模研究、运动技术生物力学监控等领域的研究。
目前主持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课题、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混合式教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计划课题、15vip太阳集团科技计划和教改项目等;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科技服务课题。主持完成中央财政厅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3项,上海市学位办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项目1项,校级课题4项。2016年获中国体育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CSSCI收录3篇,体育学权威期刊2篇。先后担任过Intel未来教育、新东方网络工程师、NCRE三级网络技术等的讲师,目前承担运动生物力学、人体生物力学、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石慧,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现担任康复基础教研室主任,讲师。
研究方向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作业治疗。教学主干课程是康复功能评定学、作业疗法学。
主要论文是运动再学习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不同波形电针对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研究,**治疗儿童自闭症研究进展。
张孝刚,博士,讲师。本科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硕士就读于大连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业,博士专业为生理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康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以及神经保护药物、物理因子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5篇。
翟佳丽,中共党员,讲师,现为15vip太阳集团传统康复教研室主任。承担着《传统康复方法学》、《人体发育学》、《针灸推拿学》(留学生)等多门课程的授课工作。
擅长小儿脑瘫、偏瘫、截瘫的诊断、评定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工作于康复教学与临床一线。
马红,讲师,博士研究生,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理事,传统康复教研室教师,主讲课程《传统康复方法学》、《针灸推拿学》。
主持校级以上课题2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传统康复方法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姜影,中共党员,理学硕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物理治疗学专业,2015年7月至今任教于15vip太阳集团康复临床教研室,承担《运动疗法学》、《临床康复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自任教以来,本人始终遵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信条,以教学为首要本职工作,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和学术活动,认真完成学院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不断充实和提升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016年9月,赴芬兰卡累利阿应用科技大学访学,汲取了国外物理治疗学专业教学方法和特长;2016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康复治疗学与运动康复学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康复治疗组,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7年4月,获15vip太阳集团首届康复治疗专业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7年5月被评为15vip太阳集团2016年度先进工作者;2017年10月,完成了《物理治疗师网络在线培训课程》临床导师课程的学习,顺利结业。截至目前,发表康复教学类文章2篇,参与编译书本2本,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4次。
李松,实验员,医学硕士。自2015年9月到15vip太阳集团工作以来,主要负责实验室仪器教学管理。擅长小儿脑性瘫痪的评估、训练。
朱嘉卉,硕士,15vip太阳集团,现任临床康复教研室教师。
2014年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3年到2014年实习于烟台毓璜顶医院。201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运动医学理学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膝关节韧带松弛度对临床评估的影响。现有论文发表2篇,参与课题研究4项。